2012年9月6日

魂魄之所在 - 談 Takeri 與 3rd Mazda 6


Mazda 6 Sedan - Front Angle, 2013, 800x600, 1 of 47

2012年8月29日,最新款的2013年Mazda 6正式在莫斯科車展發表。

對比於一年前所宣示的Takeri (日文名:雄),車身主線條簡直是一模一樣。前葉子板上誇張的輪拱與突出引擎蓋折線的意象加深了「強力感」的印象。近年來日系車廠的車身設計已經擺脫了單一腰線的束縛,藉由刀鋒刻畫的手法加強前後輪拱的存在感,不僅能以光影變化帶動視覺的豐富性,相對地也強化了「流動性」的飄浮感。
但是對比之下,Takeri最重要的意象 - 如劍一般的水箱罩鍍鉻飾條 卻無法完整呈現在量產的Mazda 6身上。
Mazda 6 Sedan - Front Angle, 2013, 800x600, 9 of 47
2013 Mazda 6


Mazda Takeri Concept - Front Angle, 2011, 800x600, 48 of 98
2011 Mazda Takeri Concept

考量到量產需求,Mazda 6抹平了頭燈下緣前保桿處,讓頭燈清洗器能有較佳的配置角度,相對地讓頭燈「立起來」,更具立體感。原本在Takeri上表現搶眼的橫貫水箱護罩與頭燈的銀色鍍鉻線條賦予了寬闊的車頭意象,很遺憾這樣的表現在量產車只能蜻蜓點水延伸至與頭燈上方,且Takeri一氣呵成的引擎蓋終究無法呈現在量產車上,Takeri經由鍍鉻線與將水箱罩與頭燈結合的意象是概念車上相當重要的突出項目,整個車頭的視覺意象能經由水箱護罩整個貫穿,這點在Mazda 6上面無法體現出來,非常可惜。


Mazda 6 Sedan - Head / Tail Lamps, 2013, 800x600, 28 of 47
2013 Mazda 6


Mazda Takeri Concept - Head / Tail Lamps, 2011, 800x600, 56 of 98
2011 Mazda Takeri Concept

注意看Takeri後葉子板與尾燈之間的段差非常大,致使後葉子板這種沖壓件無法呈現出這樣的效果,所以在量產的Mazda 6上只能採用傳統的處理方式 - 硬生生地將後葉子板、尾燈、行李廂蓋與後保桿上緣採用平滑化包覆,但這樣折衷的手法簡直完全地強姦了Takeri的概念。Takeli經由細扁的尾燈組可以營造高聳的尾廂設計,但Mazda 6加大了尾燈的面積,讓尾部垂了下來,失去了挺拔的俊美。
Mazda 6 Sedan - Rear Angle, 2013, 800x600, 13 of 47

2013 Mazda 6

Mazda Takeri Concept - Rear Angle, 2011, 800x600, 50 of 98
2011 Mazda Takeri Concept

與車頭相同,尾部的鍍鉻線加粗、下垂,讓這個飾條完全地變成了雞肋,無法體現Takeri貫穿性的設計手法。
Mazda 6 Sedan - Head / Tail Lamps, 2013, 800x600, 32 of 47
2013 Mazda 6

Mazda Takeri Concept - Head / Tail Lamps, 2011, 800x600, 58 of 98
2011 Mazda Takeri Concept

Takeri與Mazda 6的設計師Akira Tamatami表示「我們要創造一部能藝術性地呈現強力動感的車型,要能讓人在駕駛它之前就能感覺到對它的期待。」Takeri相當大膽地採用了鏤空的頭尾燈營造了強力動感的效果,這才是這部車魂魄之所在,的確,自Takeri到Mazda 6,車身重要線條可說完全沒有更動地直白呈現,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眼神」與「體態」卻是硬生生地被抹煞掉了。
autoneuvo20x20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尾燈留著小改款用嘍..XD

山居歲月 提到...

那也得先解決掉後葉子板的問題囉~^^